新故事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登时想起十岁那年,心爱的大公鸡灯笼焚毁的瞬间,我体会的就是这种刻骨的悲凉。

彩云易散琉璃脆

百姓 | 03月01日 11:02
荆方专栏 生于六十年代

三十年前正月十五的花灯,工艺简单,造型很少,大部分灯笼是彩色波纹纸的筒形灯笼,稍微复杂点的就是翠绿的西瓜灯、金黄的宝葫芦灯,最华丽的就数大公鸡灯笼了,它不但有一个黄艳艳的鸡肚子,还有一个硬纸做的红冠大鸡头和五彩的大尾巴,点燃蜡烛后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大公鸡。

 

十岁那年正月十五,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大公鸡的灯笼,这是我灯笼史上最绚丽的一夜。我提着那只艳惊四座的灯笼一出门,就引起了小伙伴一阵惊呼,我矜持地站在人群里享受着别人的赞美。这时候,一个男孩从黑影里窜出来,他拿了一只“信号灯”,就是在破搪瓷茶缸里点燃一只白蜡烛,举起来活像《红灯记》里面的信号灯,是买不起灯笼的孩子玩的。他窜到我面前对准我的灯笼踢了一脚,就听“轰”的一声,我的灯笼以令人惊讶的光芒绽开一簇耀眼的火苗。我惊呆了,那个男孩也惊呆了。只有一瞬间,我的灯笼就随着火苗永远泯灭在黑暗中,地上只留下了两片残缺的鸡头和鸡尾巴。第一次看见心爱的东西瞬间消失,我惊呆了,从未有过的幻灭感使我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看杨绛先生的书,知道一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登时想起十岁那年,心爱的大公鸡灯笼焚毁的瞬间,我体会的就是这种刻骨的悲凉。

 

为何从求财变成杀人?嫌犯叶盛远在笔录中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不能确定案发时的状态,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似乎没有意识。”在会见时,叶盛远还特别叮嘱罗金,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家人。

莞老板打麻将没看短信 妻儿被撕票

百姓 | 03月01日 09:38
南方都市报 张鹏 卫学军

河源同乡绑架在莞老板妻儿,欲勒索80万偿还30万债务。

 

2月初年关将近,叶盛远在外面欠了二三十万元的债,就萌发了弄取不义之财的念头。2月4日下午5点,在莞城香港街,叶盛远恰好看到李润珍在停车,决定绑架李润珍。叶盛远上前打招呼,两人便聊了起来,后来李润珍还请了他吃晚饭。两人住的是同一个方向,晚饭后李润珍开车送叶盛远回家,5岁的儿子坐在后排。快到叶家时,叶盛远突然拿出一把裁纸刀,威胁要绑架两人。李润珍母子很配合,叶盛远便坐到驾驶位。

 

叶盛远胁迫李润珍录制了3条语音信息,并将其中一条发给了苏新友;但等了20多分钟没反应,他又两次拨打苏的电话,然后就关机了。当时车上十分安静,叶盛远称,李润珍母子都在车上睡着了。等到凌晨4时左右,叶盛远将车开到了环城路上,车子抛锚了。这时叶盛远有些着急,便对李润珍说,苏新友应该报警了,李润珍说苏应该没报警,两人有了小争执。想到天就要亮了,想到母子二人都没有藏好,车子又开不动,叶盛远便动了杀机,将两人割喉杀害,然后抛车逃跑。

 

……

……

苏新友在莞城经营一家电器公司,2月4日他到佛山分公司出差,当晚和朋友吃完饭后在酒店内打麻将,手机一直放在旁边充电。苏新友回忆,其间他曾听见自己的手机响,但以为是垃圾短信就没有理会。等到2月5日凌晨3点,苏新友看到手机中自己妻儿被绑架的短信后,惊恐异常。短信中称,要想救妻儿就得准备80万元不连号的新钞。苏新友立即回拨电话,但对方手机已经关机。

苏新友立即和朋友赶回东莞。通过朋友,苏新友凑了150万元现金。但绑匪的电话仍然无法拨通。凌晨4点多,苏新友到派出所报案。

 

 

近日9名遇难港人升空一刻的影像被曝光。一个载有大约20名游客的热气球26日在埃及南部旅游城市卢克索爆炸,致19人丧生,包括9名中国香港游客。

9名遇难港人升空一刻影像曝光

百姓 | 02月28日 14:32

社论背后有故事

百姓 | 02月23日 20:25
韩三洲 北京学者

在当代中国,社论是时代的脉动,所以,只要熟悉社论的人,肯定很清楚当代中国的大事件。有一段真实的故事,眼下在京城很火的一个学者,十四五岁的时候,对报上社论背得滚瓜烂熟,“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中了,头一天他还在生产队的地里放羊呢,第二天就背着铺盖卷来到北京一个著名院校上大学了。由此可见,那时候的社论该有多么巨大影响力。正因为如此,有人别出心裁,编撰了一本以《人民日报》社论为线索的往事回忆,让已故的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先生口述这些社论的时代背景,真实地记述了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历史的一个侧面,书名就叫《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

……

 

庐山会议后,按照社论计划,就开始组织撰写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社论了,范荣康写了两篇。一是很长的一篇《“得不偿失”论可以休矣》,五千多字,内中列举了很多数字,看起来好像理直气壮,其实是强词夺理,是遮人耳目的掩饰之词,摆的是假事实,讲的是歪理。历史已经证明,庐山会议上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论据”,倒都是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