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校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主讲人:王辰瑶
难度:
今天我们要讲一讲新闻写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新闻角度的选择。什么是新闻角度?简单的说就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优秀稿件 更多
 
下雨天,体育馆内也停课? | 作者:任文倩 花杰

南大建筑规划设计院廖所长是体育馆的项目负责人,他表示建筑本身不会有质量问题,所有设计图要送到南京市图审中心审查,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范。"体育馆的建设,学校投资超过9000万。"关于地板起拱的原因,他称可能性很多,"除了施工原因,还要看维护是否到位。"

 

很好的一个新闻切入点。下雨天,体育课本来只能在室内上,没想到体育馆内也因为下雨需要维修。这是记者们在采访中抓来的活鱼。不足之处是叙述逻辑不太清晰,新闻点没凸显出来。

——南京大学王辰瑶副教授

0
 
地铁施工遇上雨水天气 | 作者:汤雨 唐思雨

3月18日晚10点多,首场春雷夜袭南京,雷雨天气一直延续到19日上午。19日中午时分,记者赶到地铁四号线鼓楼站了解情况。地上挖洞、挖坑,地下施工,这便是地铁施工现场的状况。进入春天以后,南京的雨水天气明显增多,持续降雨如何保证地铁施工安全施工进程,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

 

选题好,标题不好。报道语言要增加一点亲和力。

——南京大学王辰瑶副教授

0
 

寒潮吓跑"春姑娘" | 作者:王林 顾媛媛 李梦秋 宋敏慧

春节后,南京天气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惊蛰后气温回升,15日至18日气温骤升,一度达到25摄氏度。18日晚,气温骤降,随即半夜便迎来年后的第一场雷雨天。19日白天气温10℃夜晚7℃并伴随东北风4-5级。将北方南下的寒流再度引入南京。

 

一则典型的气象新闻,记者下了一番功夫。报道语言上要多加注意,有一些不通顺的地方,过渡也比较突兀。

——南京大学王辰瑶副教授

0
 
19日,一场春雷响彻宁夜空 | 作者:周丹 生刘婧

都说南京没有春天和秋天,一件外套穿四季,南京人喜欢买不一样的外套,却很少关心内搭或秋衣,可这小小的习惯在沈阳等城市却不受待见。

随着2014年南京的第一场春雷的到来,在南京读书的北方人董同学就发现,身边的同学,经常花心思换外套,但毛衣之类的内搭就穿的很随意。反观他自己,却是有很多风格各异的内搭衫,而只有可怜的两三件外套进行换洗。

记者调查发现,在穿衣方面,南京人喜欢买外套,对于内搭很随意。恰恰相反,北方的不少城市,很注重内搭的品位,反而对外套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和喜爱。难不成真的是南方人爱外套,北方人爱内搭?

 

想法不错,但标题和报道内容不搭。结构有些松散。

——南京大学王辰瑶副教授

0
 

昆明事件:你如何面对网络谣言? | 作者:黄雅竹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在真相破朔迷离,各类官方媒体还在滚动发布最新消息的时候,一些谣言也在网络上不胫而走。

事情刚过去两天,三月三日,家住贵州的王同学在微博上看见高中同学纷纷转发一条称"警方在昆明长水机场抓了两个新疆人,供出说有人出1亿元让他们来暴乱,共200多个新疆人,下一步可能是贵阳"的微博并提醒贵阳的同学们注意安全,当时王同学"觉得很疑惑,怎么会有这么明确的消息出来,但是也没多想"。

当天下午,王同学又在另一社交网站人人网上看到大学同学转发的类似消息,不过"贵阳"二字变成了"广西"。晚上,王同学像往常一样跟父母通电话,电话里母亲跟她说她从新闻中得知昆明事件中的恐怖分子下一步的目标是贵阳,王同学告诉其母自己白天所见,并强调"那条消息是谣言,不要恐慌",母亲还是表示不相信,认为"新闻"里都那么说了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我觉得很无奈,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谣言,又没办法一个一个地向他们解释"。

王同学的经历并不特殊,记者采访了学校里的二十三名同学,其中二十名表示在昆明事件发生后,他们在社交网站上见过类似谣言的传播。

 

从身边同学入手调查,角度不错。最后的分析建议找专家来访问。

——南京大学王辰瑶副教授

0
更多
敏感话题采访:突破在不放弃之后

说实话确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挺纠结的,首先这肯定是敏感话题,采访的难度肯定很大,果然,在第一天的采访中就碰了一鼻子灰。周五下午,我独自去采访物业,等我找到物业体育馆的负责人并且说明来意之后,对方以工作忙的借口拒绝了采访,无奈之下只能和物业其他的工作人员以聊天的方式收集新闻信息,遗憾的是并没有得到深层次的信息。所以报道一度陷入困境。因为是两个人的组,幸好任文倩的采访还算收集到一些信息。周六的时候我觉得不能放弃,所以要来了物业体育馆负责人的电话,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采访中对方也一直在回避核心问题,但最后还是透露了体育馆地板维修的内部信息。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采访,自己也收获了采访的技巧。收集,整理最后初稿,都还算比较顺利,应该说报道的新意还是不错的。

收获在报道之外

正因为这次采访和报道,我了解到很多部门机构的工作职能,以及建筑方面的基本常识。采访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王先生时,聊了将近2个半小时。他对我的采访给予了高度配合,甚至耽误了他中午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一场聊天下来,感觉收获颇多,尤其是建筑方面的基本常识大有长进。在和保安师傅聊天的过程中,也了解他不同寻常的过往人生,有一种小人物大故事的强烈感受。

为了更好的了解体育馆的情况,我在网上找到了当时的体育馆施工组织设计书,进一步了解到体育馆的设计使用年限达到50年。而近几年,体育馆多多少少出现过小修小补的现象,其实地板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下雨了,今天你运动了吗?

那天因为是下雨天,活动的同学太少,我们只好说等雨停了再采访吧,这一等就到了晚上。晚上操场上总是有不少同学在跑步锻炼,因为下过雨的关系,空气中泥土的清香在操场上弥漫,让人心情不禁好了许多,随机找了位同学就问了起来,这位叫魏程曦的男同学的回答倒是让我们眼前一亮,地下操场?是啊,南京的黄梅季很长,如果每次下雨都会影响体育活动的话,建一个地下的操场确实会缓解很多问题,这个建议的提出便让我们有了一些想法,我们学校有吗?好像没听说过,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老师,一位吴姓的体育告诉我们,南大确实有过地下操场的建设计划,但因为各种原因无疾而终了,看了一眼传说中地下操场的"遗骸"后,在遗憾的同时又有点期待,会不会以后会接着建设呢?

新闻采访的清单

此次采访比较急,是当天发生的事情立刻需要写成新闻报道,虽然之前在新华社实习期间也写过类似报道,但是对于这种时间要求比较强的还是有些害怕。

首先我对此次采访想要了解的问题和相关采访对象大体的列了一个清单。

采访对象:

气象专家、南京气象预报

问题

1.最近温度骤升和骤降是受什么影响?

2.雷雨天气过后温度趋势,比如:何时回暖。

3.入春的标志是什么?春雷是否表明真正进入春天?或者这雷声属于冬雷还是春雷?

4.往年南京什么时候打春雷?

然后我们小组分工,在微博上对南京气象局官方微博私信采访,得到想要的答案,整理成文,写成新闻报道的初稿,再进行修改,删除不必要的,添加遗留的,最后写成了完整的一篇新闻报道。

没那么容易

当我到达现场时,发现工人们都在紧张的作业。为了能在青奥会前完成施工,在年底实现洞通,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由于南京未来几天还会有阴雨天气,我找到了负责施工作业的负责人了解相关的应对措施。负责人很认真的告诉我他们已做好防护措施,如果降水来临,他们会立即准备水泵除水,以确保地面的泥土不会往下沉,防止沙土遇水后塌落。随后,到了午饭的时间,我又采访了几名正在休息吃饭的建筑工人,他们告诉我,下雨的时候他们会按确定的排水方向挖好排水沟,同时要防止土渣污水等影响路面的清洁。看着他们好不容易在吃饭的时间可以休息,我也不忍心再去打扰他们。当我们呼吸的新鲜空气的时候,他们却在湿热的地下辛苦的工作,这里我更多的是对他们怀有尊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