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网 > 新南都网专题 > 传媒 > 第三届新媒体年会 > 最新消息
新媒体与公益传播
日期:[2012-11-11]  稿源:   网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鄂友冰和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唐嘉仪发表演讲。(张文静 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周佳琪发表演讲。(张文静 摄)

  11月11日,第三届新媒体学术年会的第五部分,嘉宾陈韵博、陈静茜、廖卫民分别发表了关于SNS时代的环保公益传播、本土微博平台“热门话题”趋势、中国当代艺术微博的舆论表达与公共传播的主题演讲。下半部分,唐嘉仪、鄂友冰、周佳琪等嘉宾继续围绕新媒体与公益传播这个主题发表演讲。

  陈韵博:SNS时代的环保公益传播——以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内地的实践为例

  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韵博分享了她对于绿色和平组织与媒体的研究。她对GP(GreenPeace)如何在当前的制度格局之下,多方位多角度地整合SNS资源、SNS为GP实现其发展理念和目标提供的帮助、GP在利用SNS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讲解。

  陈韵博认为,绿色和平组织使用SNS来发布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细分互动以及实现社会动员,如“请阿迪达斯去毒”消费者运动。

  陈韵博分析了绿色和平组织在使用SNS时存在着盛极而衰的社交媒体导致粉丝的流失和互动的锐减的问题,大量SNS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导致受众群体过于碎片化,分散、零碎的虚拟网络相互重叠是中小型SNS生命周期过于短暂的原因。另外还存在着人手的紧缺造成风格形象上的不同意以及反馈的滞后、GP与粉丝的相互关注度很低,并未形成真正有粘度的社交网络等困难。

  陈静茜:作为商业媒体的微博——本土微博平台“热门话题”趋势分析

  来自复旦大学传播学院的陈静茜以“信息-系统”新情境引发了个体媒介使用行为的新变化,以及对微博内容运行是2.0还是1.0的思考为缘起,对本土微博平台“热门话题”趋势进行了研究。

  由微博延伸到社交媒体的新闻编辑生产,她研究发现 微博平台热议话题不仅是微博使用者的需要,而且是商业运营、体制监督的需要。如商业网站利用热议话题在商业运营商达到信息整合,强化“感情色彩”以及娱乐化的目的。

  关于谁在制造“热门话题”,陈静茜认为这其中受到商业利益与战略合作、行政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微博使用者作为能动的受者,在行为反馈上有其主动性。

  廖卫民:中国当代艺术微博的舆论表达与公共传播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校的廖卫民则把艺术的眼光投到了微博,当代艺术微博舆论表达进行了研究。

  基于网络舆论事件演变过程的观察分析,他认为当代艺术微博舆论表达可分为两种模式:深度介入型、艺术再现型。他以区志航行为艺术与摄影作品以及张晨初艺术空间为例,分析了艺术微博舆论表达的不同模式。如张晨初的微博实际是构建一个表达自身艺术舆论的平台,用自身的艺术手段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廖卫民认为当代艺术微博与公共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微博有短小精悍、能量巨大的特点,对当代艺术公共传播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艺术传播的公共领域的构建何以可能的问题,他认为网络舆论表达者参与到创作当代艺术之中,而当代艺术的价值体又现在传播之中。

  中大-南都网教学基地 实习记者林佳慧、张莹、伍美红、梁思婷、许木兰、张文静、阮一锋、曾子瑾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打印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 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331
 最新评论
  已有位网友对此新闻友发表了看法
  请确认您发表的言论符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规定,并符合本论坛的主旨。 社区用户不得在本社区发表包含破坏宪法和法律、破坏民族团结、捏造或者歪曲事实、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及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言论。 社区用户因为违反本社区规定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