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贡献力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在党的十九大这一重要节点首提“新时代”,必然是蕴含深意的。一起来重温这篇笔记,相信会助你更加了解这一提法背后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
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造和巨大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
要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在11月16日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阐述和分析了中共十九大的主要成果及其世界意义。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九大持续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昨天在北京举行的“把握中国发展新时代”国际研讨会上,多国前政要、国际知名智库专家共同研读十九大报告,探讨中国新时代将给世界带来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历史观和时代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所处时代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宏阔历史视野和高远时代眼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举旗定向、高瞻远瞩、思想深邃、气势磅礴,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把“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到实处,不仅是对既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也是实现新时代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共十九大不仅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也将对全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
从全球视野出发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其重要意义、待解问题和所供方案,既有重大理论价值,也有重大实践价值。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一个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同时也把一个积贫积弱、挨打挨饿的旧中国,带到民族走向复兴、人民实现小康的新时代,积累了许多“秘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是其中之一。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发展明确了定位、擘画了前景,有助港澳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同内地携手深化交流合作,为特区发展找到新增长点,为国家发展作出新贡献,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机遇与荣光。